在线咨询

微信公众号

返回顶部

020-38038678
157 0150 1174
020-38038678
157 0150 1174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简快动态
每4个中国青少年就有1个抑郁:为什么孩子养着养着就抑郁了?
简快人生 2023-03-08

失眠、抑郁、焦虑等情绪、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。在去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中,有一项令许多人震惊的报道:中国青少年患有抑郁症的比率高达24.6%!
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表的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-2020)》显示,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在2020年达到24.6%,其中严重抑郁症占7.4%。青少年的学习能力、耐性、内在的能量都在下降,这很有可能与抑郁症有关。

据 WHO公布的数字,目前全球有2.8亿人处于抑郁状态。同时,青少年的心理问题、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,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
想要改善这一现象,首先我们要知道青少年为什么会抑郁,导致他们抑郁的因素是什么,只有从根源下手,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。

1.中国的打压式教育

在中国上一辈的教育背景下,很多家长采取打压式教育,常常对孩子的缺点进行批评、刻意忽略孩子的优秀表现,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“泼冷水”,打击、嘲笑、各种不认同。

其实,这样的打压式教育不但会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不足,而且会对他们的将来造成很大的影响。这是家长们自以为正确的做法,但对孩子来说,却是一种精神折磨。

也许,在大多数家长看来,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晚辈,而不是自己的朋友。晚辈就应该听从长辈的建议,不能拒绝。在自己的孩子面前,这些家长总是会表现出自己的强硬,总是会拒绝,甚至是攻击。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导自己的孩子,但如果孩子日积月累地被否定,那就会慢慢的消磨掉他们的信心,产生自卑、抑郁的情绪。

2.家长认为孩子有情绪就是矫情

一些粗心的家长,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负面的情绪,却依旧无动于衷,觉得这只是暂时的,如果家长给他们一些奖励,他们就会立刻恢复自己的"本性"。不过,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如此,有时候,家长的态度将影响到孩子的未来。

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人,都会有情绪低落、悲伤的时候。孩子们还处在心智发育不完全的阶段,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还不能觉察,对这种情绪的描述也不够精确。由于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解决,长久积压在心,导致孩子逐渐走向抑郁。

 

3.原生家庭出现问题

缺乏爱的家庭,会使青少年变得敏感、多疑、缺乏安全感、由于过分渴望爱而变得偏激,或者极度渴望被爱,从而形成不良的心态,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很难融入集体,容易被其他孩子当成异类,在与人交流时,会遭到排斥。如果在一个家庭里,父母间经常发生吵架,打骂,冷战,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,一定会很痛苦,久而久之,就会导致他的情绪低落,从而引发抑郁症。

如果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与父母建立起一种强烈的感情依赖,那么他的心里就会出现一片空白,这片空白并不会随着他的年纪增长而消失。

 

4.家长对孩子施压过大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这是所有家长的心愿。

可是这样的心愿也让孩子压力过大,有些家长自己没有考上清华,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,希望孩子可以帮他们完成心愿,有的甚至强行将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,逼着他们学这学那。

一旦压力过大,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,最后会让他们精神崩溃,从而产生抑郁症。

5.家长忽略孩子精神需求

有些家长虽然口口声声说很爱自己的孩子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家长忙于工作,很少有时间陪孩子。难得有空闲时间,家长也会选择干别的事情而不是陪孩子,这样做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情。

长期缺少陪伴的儿童,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问题,情绪低落是必然的。最令人心酸的是,孩子的思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,会认为自己是个累赘,所以父母不愿意在他身上浪费时间。

在了解了这些因素后,家长应该采取一些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的措施。

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,如果他做错了事,也要温柔地指出,不要一上来就训斥责骂。如果发现了孩子的不足,就和他一起去纠正,这样才能使他更加优秀。

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,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关怀,家长的安慰、鼓励和必要的协助,能够让孩子不感到孤单、无助。

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负面事件,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其情绪的变化并进行疏导,减少负面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消极影响。

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,即使是单亲家长不能将自己的婚姻不幸迁怒于孩子,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,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。

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,而非父母的附属品,家长不应该过分干预他们的生活,要把握适当的尺度。让孩子们自由发展,别把家长的期待强加在他们身上。
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,多与孩子交往,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谈谈心,了解他都经历了什么事,并适当地给孩子提供意见与建议,让孩子有心理归属感。

现在,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,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发生变化。孩子能否自信、健康、茁壮成长,取决于家长的一言一行和对孩子是否真正关心。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:“家庭抚养不只是物质上的,更是心灵上的抚养。”只有在温馨和善的家庭环境里,孩子才能体会到温暖,才能体会到关爱。在将来,孩子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,健全的人格,支撑着他丰满的灵魂,不畏风雨,充满信心地前行。

文:转载自服务号“大智慧学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