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咨询
微信公众号
返回顶部
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叫做“反刍思维”——就是遇到负面事件后,强迫性地、反复地思考令人痛苦的因素,比如不好的后果、或者难堪的过程。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反刍思维的典型。
反刍思维的提出者诺伦·霍克西玛,强调反刍是人的一种本能,会给人带来多种伤害:
1.反刍会触发一个人的痛苦记忆。很多人内心中很早以前受过类似的伤,所以当他触发到那个反刍的点的时候,他就会突然间爆发得很厉害。
2.会造成人的认知偏差,沉浸在反刍里的人会判断不清楚现实的状况,因为他总是带着反刍之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。
3.反刍会带来焦虑和愤怒情绪,过度反刍还可能诱发抑郁症,或者造成心血管系统问题,比如高血压或者心脏病。
当我们因为反刍陷入自己的恐惧、缺点和不安全感之中时,如何有效打破这种反刍惯性呢?三个建议:
第一、转换视角,放下苛责。
有一个管用的方法是,当你又开始为一个错误纠结的时候,可以问问自己:别人会像我一样关心这件事吗?
如果答案是“不会”,那就努力去忘掉这个错误。
事实上,很多时候,别人并不会特别关注我们的错误,我们也没必要在情绪上苛责自己。
第二、刻意转移注意力。
当你又开始纠结和自我怀疑的时候,可以去做一些快速的、有积极意义的事。比如打扫房间,去见朋友,或者锻炼身体……
等你稍后再回到这个负面问题时,可能就会想出好办法,甚至可能觉得这都不是个问题了。
第三、用魔法打败魔法。
打败我们的不是负性情绪本身,而是丰富的想象力,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也是丰富的想象力。
只要往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,反刍思维有一个好处,它可以帮助我们复盘,寻找自己的不足或者在这个负性事件中做得不够好的地方,从而帮助我们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