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咨询
微信公众号
返回顶部
假设你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,这个月的业绩不达标,领导找你谈话,然后对你说了如下的话,你觉得哪句话最让你难受?
1、最近市场环境不好,尤其深圳市场竞争激烈,员工流失率也大,你这个月绩效不达标,也很正常。不过,以后要好好想办法了。(这是在强调外在环境问题)
2、你是不是没有按公司规定进行员工培训,市场调研也做偏了,这个月绩效不达标,你要认真反思。(这是在强调“你没做好调研和员工培训”的行为)
3、你带团队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,绩效不达标,跟着你的员工流失这么大,接下来怎么提升?(强调你没有这个能力)
4、你这个人价值观和思想有问题,成天就嘻嘻哈哈,在你心里员工不重要吗,为什么不重视培养?业绩不重要吗,那你来公司干嘛的?(强调价值观问题)
5、你这个人没出息,没职业素养,一帮好好的员工被你带跑了,业绩肯定一塌糊涂,我看错你了!(强调你没资格和身份)
6、你这个人害了公司,害了我们这个行业,别说对不起我,连你的父母家庭都对不起,绩效这样,拿什么养家养孩子,公司遇到你也是倒了大霉!(强调你破坏了系统)
其实,上面这几句话反映的,就是我们大脑分析问题、处理问题的常规机制。通常,我们的大脑在处理问题时,都会从6个不同的理解层次进行分析,分别是:
1、环境层:最近市场环境不好,尤其市场竞争激烈,员工流失率也大。
2、行为层:你是不是没有按公司规定进行员工培训,市场调研也做偏了。
3、能力层:你带团队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。
4、信念价值层:你这个人价值观和思想有问题,成天就嘻嘻哈哈。
5、身份层:你这个人没出息,没职业素养,一帮好好的员工被你带跑了。
6、系统层:你这个人害了公司,害了我们这个行业,别说对不起我,连你的父母家庭都对不起。
在我们大脑的理解层次中,从第1层到第6层,是层层递进的关系:环境层→行为层→能力层→信念价值层→身份层→系统层。
在上面这些领导的批评中,最令你难受的,我猜一定是最后一句话。因为“理解层次”越往后的话,越能深入到我们的深层脑和潜意识,因而对我们的刺激也越强烈,会让我们内心产生更严重的挫败感和屈辱感。
每当我们遭遇问题,或者处于某种困境中时,我们的大脑就会启动这种“问题处理机制”,用6个理解层次来分析我们遭遇的问题:
在“环境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:这个问题所处的环境,以及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是什么。
在“行为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做了什么事情,没做什么事情,(才会导致我遇到这个问题。
在“能力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:如果要处理这些问题,我还有哪些不同的选择吗?如果有,我是否掌握做出这个选择所需要的能力?
在“信念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:我做这些事情,有没有价值,是否是我必须去做的。
在“身份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:我该以什么身份去做这件事,事情中,我是谁?
在“系统”层,我们的大脑会分析:我和这件事(系统)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,意义是什么。
当我们遭遇问题时,如果可以从这6个理解层次进行思考,分析出问题的核心层次在哪儿,我们就能更快、更有效地找到解决办法。
比如,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,当老师有意识地从这6个层次去分析学生的问题时,他就能更有效地发现学生的问题:
环境:“这不是他的错,教室里的噪声很多,学校总有些让学生分神的事情发生!”(其实,这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小。环境的改变,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问题。)
行为:“他这次准备得不好。”(把责任推给孩子某一次的准备不佳,认为这是一个偶然)
能力:“他对数学一向都领悟得很慢。”(不只是针对这次的问题,而是上升到一般的能力层次,范围大了)
信念:“考试不大重要,重要的是他对学习有兴趣。”(范围更大了,开始思考学生学习的信念和价值观)
身份:“他不适合学数学,他太蠢了。”(这个层次比刚才四个更高,是因为所说的指向他的人的本质:他是一个怎样的人——不适合学数学的人。)
如果我们发现,自己无法在低层次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。那么,不妨将问题提升到更高一层进行思考。一般来说,一个低层次的问题,如果放到更高层次里去思考,就更容易找到降维的解决方法。反过来说,一个高层次的问题,用一个较低层次的解决方法,往往就很难奏效。
比如,当我们发现“环境”的问题无法改变,我们就通过“行为”去改变自己,让自己适应环境。反过来,当我们“行为”上出现问题,则无法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改变,来迎合我们的“行为”。同样的,当我们在“行为”上出现问题,可以通过“能力”去弥补;但是,“能力”的不足,却无法在行为上找到答案。
大脑的6个理解层次,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根源,找到解决问题的途经,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很多事情,比如:当我们手上有一个重要计划,可以按照大脑的理解层次的次序,由低至高,逐层做一次检验。或者,当我们被某件事情困扰时,也可以按照大脑的理解层次的次序,由低至高,搜索问题的根源,进而思考解决方案。